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施行,直到清末废止。一直沿用了1300多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以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的影响,是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的。
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随着历史的进展,逐渐形成了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选官制度。一旦中了进士,都要被安排在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定官职。历朝历代许多名臣名相都为进士出身。据王欣欣所著《山西历代进士题名录》,记载长治市共有进士 255 名,其中长治县 81 名、长子县 13 名、襄垣县 23名、黎城县 15名、壶关县31名、潞城县16名、屯留县14名、沁县29名、沁源县 5名、武乡县28名。
在众多的进士中,有许多是父子、兄弟,甚至于一家几代人中都有进士。沁县名相吴琠,其子吴时谦、其侄吴时宽、其孙吴正、其曾孙吴嘉炎,以及吴嘉炎之子吴沆都为进士。一门五代六人荣登进士,真不愧为书香门第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