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恩(1771—1833),字捷三,号松崖,清潞州平顺人。其父郭峻,乡学岁贡,有子八人,郭承恩排行第六。幼聪慧好学,谦恭有礼。以拔贡于嘉庆九年(1804)乡试中举人。十年(1805),联捷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1807),散馆提调,授吏部主事,累迁郎中。在吏部十年,荐生郎升文选,掌铨选考功司,谢馈赠,拒请托,供职清慎,选人皆出于公心。深得尚书那文毅器重。戊寅(1818)科顺天乡试、己卯(1819)科会试,充同考官。
道光元年(1821),郭承恩出授安徽宁国府知府。任内,发生疫情,他即捐俸购药,普施通郡。又修复惠济桥,使民吏交通便利。乡有陋俗,生女多遗弃,遂设育婴堂收养,救活很多弃婴。四年(1824),调安徽安庆府知府。十年(1830),转江西抚州府知府。施资修复文昌社。平顺裁县改乡后,庙学坍塌荒芜,郭承恩从江南寄去俸资修缮。又历官安徽道、宁池道、太广道道员。擢广东按察使。陛见,留京以道员使用。十三年(1833)十月十三日,因病卒于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