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治人物 > 古代人物

李业兴

2013-11-14 15:47

    李业兴(484—549),上党长子人。北魏、东魏时著名学者。
    祖父李虬、父李玄纪,皆以儒学硕闻举孝廉。李业兴受家学影响,自幼耿介好学。他不辞劳苦,背负书籍求师,先师事于赵魏之间(今河北)徐遵明门下,后去渔阳(今天津蓟县)拜见鲜于灵馥。鲜于灵馥态度傲慢、贬低徐遵明为“羌博士”。一次,鲜于灵馥讲解《左传》,不能回答李业兴提问,李业兴于是重返徐遵明门下受学。原先受学于鲜于灵馥门下的学生也都转投徐遵明门下,从此徐门学徒大盛。
    李业兴学识渊博,通览古今群书,擅长作文造句。诸子百家、图纬、风角、天文、占候无不精通,尤其擅长天文历算。
    后来,李业兴投靠王遵业为门客,被举为孝廉,任校书郎,在北魏时历任著作佐郎、通直散骑侍郎、通直散骑常侍、侍读、宁朔将军、征虏将军、平东将军、安西将军、中军将军、中散大夫、光禄大夫等职。先后封长子伯、屯留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北魏分裂以后,孝静帝在邺城(今河南临漳西南)即位,史称东魏。东魏建立以后,百废待举,起部郎中辛术推荐李业兴“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于是,李业兴被任命为镇南将军、侍读,与尚书右仆射、营构大匠高隆之“缮治三署乐器、衣服及百戏之属”,还参与了邺城礼制建筑的讨论和设计。天平四年(537),与兼散骑常侍李谐、兼吏部郎卢元明等出使南梁,与梁散骑常侍朱异以及梁武帝萧衍等对答如流,不辱使命。使还,任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与高隆之等制定五礼。武定元年(543),任国子祭酒,三年(545)任太原太守。高欢每出征讨,“时有顾访”。于是,引为中外府咨议参军。后因坐事监禁,于七年(549)死于狱中。 北魏时使用的是赵欧制定的历法,由于年久岁远,运算差误较大,致使节气相差甚远。宣武帝延昌中,李业兴制定了一部《戊子元历》献上,当时献给朝廷的还有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制定的历法。宣武帝诏令把十种历法参定为一种,张洪等九家共推李业兴负责,于正光三年(522)制订成《戊子历》颁行。李业兴又以“殷历甲寅,黄帝辛卯,徒有积元,术数亡缺”,重新进行了修订,各为一卷,传于世。东魏兴和元年(539),李业兴又制成《甲子元历》,“时见施用”。他还参与议定《麟趾新制》。直到他被监禁以后,还造出一部《九宫行棊历》,“以五百为章,四千四十为部,九百八十七为斗分,还以己未为元,始终相继,不复转移”。虽与后来唐朝颁行的历法不同,但是“至于气序交分,景度盈缩,不异也”。
    李业兴还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家藏图书达万卷之多。李业兴也终身“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渊博”,“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中共长治市委党史研究室(长治市地方志研究室)主办    联系电话:0355-2192528
晋ICP备2021010991号-1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65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