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治人物 > 古代人物

法显

2013-11-14 15:43

    法显(334—420),俗姓龚,东晋襄垣县龚家庄人。东晋时代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地理学家,佛教高僧。他是中国僧人中最早去印度取经者,比唐僧(玄奘)西域取经早二百多年。法显有兄弟四人,其中三人都于幼年夭折,父母担心他也会夭折,3岁时剃度为沙弥。父母死后,他决心出家,20岁时受比丘尼大戒。法显“志行明洁,仪轨整肃”,因感慨经律严重缺乏,立志前往印度寻求。
    隆安三年(399),法显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一行五人由长安启程西行,到天竺(今印度)等地留学。他们徒步跋涉,历尽千辛万苦,途中走了四年,到达印度时,只剩下法显与道整二人。时法显已近七旬高龄。法显取经前后十五年,游历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陀历国(今巴基斯坦境内)等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两万多公里,求取佛经戒律。
    法显在游历印度期间,在中天竺巴连弗邑抄得戒律有《摩诃僧祗众律》、《萨婆多律抄》七千偈,还抄得佛典《杂阿毗昙心经》约六千偈、《蜒经》二千五百偈、《方等泥洹经》五千偈、《摩诃僧祗阿毗昙》等。在狮子国求得《弥沙塞律》藏本、《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经》等,这些都是中土前所未有的大、小乘三藏中的要籍。
    义熙八年(412)九月,法显乘中国商船离开狮子国,两日后,海上遇到暴风,“如是大风昼夜十三日”,船队被暴风吹向东去,偏离了传统航道,进入太平洋深海地区,“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辰而行”,“如是九十日许,乃到一国,名耶婆提”,“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佛国记》)。据今人连云山先生考证,法显所去之地乃是中美洲洛杉矶到墨西哥的耶卡普尔科一带,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早一千零八十年。
    法显与中国商船的四百余人在耶婆提国居住了五个多月,于次年五月再次下海,西航一百一十五天,九月回到山东青岛。
    法显回国后,于义熙九年(413)秋南下建康(今南京),在建康道场寺同佛驮跋 陀罗及宝云译出的佛典有《摩诃僧祗律》四十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阿毗昙心》十三卷、《僧祗比丘戒木》一卷、《杂藏经》一卷、《方等泥洹经》二卷,共六部六十三卷。其他佛典,以后在南朝时期为中土西僧陆续译出,只有《长阿含经》在法显回国次年由厨宾沙门依据另一底本译出,法显此抄本埋没未传。
    法显在译经的同时,把沿途所见写成《历游天竺记传》,即《佛国记》,也称《法显传》,记述了沿途各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况,它不仅是研究各国的地方史、佛教史的珍贵原始材料,而且也是中国与南洋及太平洋海上交通最早的历史记录。

襄垣县仙堂山法显像

中共长治市委党史研究室(长治市地方志研究室)主办    联系电话:0355-2192528
晋ICP备2021010991号-1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65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