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治人物 > 古代人物

石勒

2013-11-13 10:19

    石勒(274—333),字世龙,初名匐勒,羯族。十六国时上党武乡人,后赵的建立者。其先祖为匈奴别部,约于东汉时迁于内地。祖父邪奕于,父周曷朱,曾为部落小头目。到石勒时已沦为奴隶。石勒从小为汉族地主郭敬等佣耕,后被卖与茌平(今山东茌平西)地主师欢为耕奴,不久又被免为佃客。师欢家邻马牧,石勒以善相马与牧师汲桑往来甚密,遂招募王阳等八人,后又得郭敖等十人加入,号称  “十八骑”。晋“八王之乱”中,石勒起兵反晋,遇挫折而投奔在并州举兵反晋的刘渊麾下,拜为辅汉将军,率众转战魏郡(治邺,今河北临漳)、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顿丘一带。永嘉三年(309),攻下河北郡县堡壁百余处,队伍发展到十五万之众。次年刘渊死,刘聪继位,石勒被拜为征东大将军。永嘉五年,石勒追击西晋主力军东海王司马越于河南苦县宁平城,全歼晋兵十多万,幽州刺史王衍、襄阳王范等均被杀。同年与刘曜、王弥会师攻破洛阳,俘晋怀帝。不久又诱杀王弥,兼并其部众,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的割据势力。而后进军江、汉,失败。用谋主张宾计,北据襄国(今河北邢台)。至此,西晋东北八州,石勒有其七。建兴二年(314),又以计袭杀王浚,取幽州。东晋大兴二年(319),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大兴四年,灭鲜卑段匹磾。同年,乘东晋祖逖之死,进据豫南、皖北。太宁元年(323),破曹嶷,取青州。咸和三年(328),改称赵天王,定年号为太和。翌年灭前赵,并关陇,统治达于今黄河中下游、淮河下游,以及湖北、辽宁部分地区。太和三年(330),石勒改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九月,称皇帝,改元建平。   
    石勒初起时转战南北,用武力掠夺粮食。取得幽州后,核实人口数量,规定百姓每户“出帛二匹,谷二斛”,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为了节制匈奴贵族大量酗酒造成的粮食浪费,颁布了严禁酿酒的法令,并经常派使者到各州郡劝课农桑,极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石勒起兵后,杀死不少所俘的西晋王公卿士和士家大族。当政后采用胡汉分治政策,但对诚服的汉人也能采取优容的态度。他以汉人张宾为谋主,后又提升为大执法,总管朝政。他还吸收了不少汉人任军政官员,参与政务。并且下令胡人“不得侮易衣冠华族”。同时沿用九品官制。
    建平四年(333),石勒病重,遗诏:“三日而葬,内外百僚既葬除服,毋禁婚娶、祭祀、饮酒、肉食,征镇牧守不得辄离所司以奔丧。殓以时服,载以常车,毋藏金宝,毋藏器玩。中山以下其各司所典,毋违朕命。大雅(石弘)与文武宜善相维持,司马氏汝等殷鉴,其务于敦穆也。中山王(石虎)深可三思周霍,勿为将来口实。”(《晋书·石勒载记》)七月病卒。夜瘗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葬,号高平陵(今传石勒墓有四:邢台、榆社、陵川、武乡)。

中共长治市委党史研究室(长治市地方志研究室)主办    联系电话:0355-2192528
晋ICP备2021010991号-1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65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