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概况
上党战役老爷山遗址位于屯留县城西北25公里处的老爷山上,海拔1266米,由东、西、南三峰组成,又称“三峻山”。老爷山不仅有着“后羿射日”的美丽传说,而且这里自然风景独特,名胜古迹甚多,自唐代以来开始在山上修建庙宇,历代帝王都有重建和扩建,有先师庙、金禅庙、唐王庙、喜神庙、关帝庙、黑虎神庙等。目前,老爷山已初步开发成一个集旅游、避暑、生态农业、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教育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遗址现仅存一座莲花舍利塔,弹痕累累,清晰可见。该塔高13米,为方形9层密檐式建筑。为了缅怀革命先烈,1964年老爷山战斗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又修筑了纪念亭一座,立碑一通,碑文记述了当时的战斗经过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及艰难历程。
上党战役纪念馆位于老爷山景区南侧,2010年8月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主体建筑占地6000平方米,包括陈列区、藏品库区和配套设施等。馆内布展按照战前态势、战役决策、欢庆胜利、继往开来为主线,以图片、实物、雕塑、复原场景等形式,再现当年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
背景链接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方面电邀毛泽东同志到重庆谈判,一方面又从大后方调动重兵向华北、华南、华中我解放区进犯。1945年8月下旬,盘踞山西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蒋介石密令下,派出13个师,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上党(长治)地区进攻,企图占领整个晋东南地区。
“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为了保卫抗战胜利的果实,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指挥太行、太岳、冀南部队3.1 万人,于9月10日正式发起上党战役。首先收复屯留、长子等4城。自9月20日起,从东、西、南三面合围长治。阎锡山急调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3个军8个师2.3万人,从太原出发南下,增援长治。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攻长治,主力北上消灭援军。10月2日,将援军合围于屯留西北地区,经过4昼夜激战,国民党军除2000余人逃回沁县外,其余全部被歼。长治守军待援无望,于8日向西突围,企图逃回浮山、翼城。晋冀鲁豫军区太岳部队跟踪追击,至12日将其歼灭于沁河以东的将军岭、桃川地区,上党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经33天,共歼灭国民党军3.5万人,击毙彭毓斌,生俘史泽波等10余名师长以上将领,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嚣张气焰。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对上党战役作了高度评价,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就是说,把他们的十三个师全部消灭。”“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
红色丰碑
上党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与我军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较量。老爷山打援围歼战,是整个上党战役中关系极为重大的战斗。在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指挥下,进犯上党地区的阎锡山军队之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于老爷山地区,为整个上党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它不仅直接给阎锡山军队以沉重打击,保卫了上党地区,而且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这一仗消灭了阎锡山的主力,显示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实力。同时,经过上党战役,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开始由分散的游击战向集中的运动战转变,大量补充了装备、弹药和兵员,提高了正规作战的水平,更能集中兵力对北犯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上党战役中人民战争无比强大威力的发挥,对动员全国人民特别是解放区人民坚定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内战方针的决心,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这场战役开创了解放战争之初我军以劣势武器装备战胜优势武器装备之敌的先例,也是军民团结、军政团结御敌取胜的范例,被毛主席赞誉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典范”。
红色经典
七集电视连续剧《上党战役》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阎锡山军队在山西省上党地区发生的决定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一场激烈战斗故事。
本剧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电视连续剧“飞天奖”三等奖。
当地美景
老爷山 是集古色、绿色、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有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共存、殿宇楼阁金碧辉煌、气势宏大的古人文景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