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治概况 >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地貌

2017-02-17 22:09 来源: 年鉴

  地 貌

  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从全市整体地貌看,山恋起伏、地形复杂,总体呈盆地状。最高点为沁源县北西太岳山主峰,海拔2 541米,最低点为平顺县浊漳河出境处,海拔标高380米,最大切割深度2161米。区内地貌大致可分为五种地貌类型:太行山脉位于武乡——襄垣——潞城——壶关以东的中山区,面积约4 800平方千米,主要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分布,海拔高度一般1 400米左右,切割深度500~1 000米,区内山体陡峻、峰峦叠嶂、峡谷幽深,属溶蚀、侵蚀地貌,山间有许多小型盆地及河谷凹地;太岳山脉位于武乡——沁县——屯留——长子一线以西的低山区,面积约6 000平方千米。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及上古生生界石炭、二叠系碎屑岩地层分布,海拔高度1 200米左右,切割深度200~800米,少部分500~1 000立方米;丘陵区位于中、低山区和盆地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带,海拔高度900~1 200米,切割深度100~300立方米,区内丘陵绵延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属剥蚀侵蚀地貌,分布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及第三系松散沉积物;襄垣——长治县之间的长治盆地,地形平坦,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海拔高度900~1 000 米,主要为新生界松散堆积红土、黄土,分布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本市最重要的农业区;河谷地、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沁河发源于沁源县庄儿上、景风、鱼儿泉一带,流经安泽、沁水、阳城在河南济源注入黄河;其余水系均属海河流域,主要由浊漳河水系的绛河、岚河、涅河、蟠洪河等支流组成,太岳山系分水岭,流经(沁源县以外的)市域内12个县(市、区),向东出晋在河北涉县合漳镇与清漳河汇合为漳河,最后注入海河流域支流的卫河;由于河流的侵蚀堆积,形成河漫滩,一级阶地及二级阶地。

  山 脉

  长治市地处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为太行山脉,境内长约110千米,西为太岳山脉,境内长约100千米。

  太行山脉

  太行山耸立于市境东部,境内长约110千米,最高峰为桦树凹,海拔2 012米。太行山脉走向多呈NNE向,由北往南通过武乡县、黎城县、潞城、平顺、壶关。沉积地层多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属构造溶蚀碳酸盐岩地貌,由于河流侵蚀、沉积及构造作用形成山间盆地丘陵区,将其分割为6部分。

  武乡、黎城分界岭段山脉 武乡县东部山峰大部分在1 700米以上,由北往南棚棚寨南山峰1820米,火石背东山峰1792米,牛王盘山峰1863米,对井沟南山峰2008米,墓岭山1904米,黄纪垴1959米,中南部最高峰桦树凹2012米,是本境最高点,南寨山1959米。山脊总体走向NNE,地形分别向东(黎城),向西(武乡)倾斜,属中山区,山梁东西宽12~16千米,最宽处22千米,南北长38千米左右,面积60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1200米左右,其东为黎城县、西为武乡县,西南部边缘为襄垣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势险要,小壑头关隘口,南北石壁千丈,对峙如门,是武乡通往黎城的重要通道。

  黎城东分界岭段山脉 黎城县东崖底—南委泉—洪井一线东山脉有南洞山(1596米)—大寨垴(1489米)—大赛楼(1367米)—老虎头(1059米)—马鞍山(1094米),地势北高南低,山脉之东为河北省,西为黎城县,南北长约28千米,东西宽6~16千米,面积约32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200~800米,北部高差大,南部高差小。

  襄垣—潞城—黎城分界岭段山脉 山脉由北西往南东有北马鞍山(1443米)—高皇垴(1504米)—佛佛岭(1294米)—羊神山(1240),山脉之西为襄垣县,东为黎城县,南为潞城市辖区,北部及东部边缘为浊漳河谷所切。长32千米,宽6~10千米,面积25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400~600米,西北部高差大,东南部高差小。

  黎城—平顺分界岭段山脉 山脉由西往东有四棱山(1118米)—牛壁梁(1237米)—羊石好(1273米)—黄花山(1338米),山梁北为黎城县,南为平顺县,东北与河北省交界,西南为浊漳河谷所切,长31千米,宽16千米,面积约48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500~800米。

  壶关、平顺界内山脉 北为平顺,南为壶关,东与河南省交界,西为壶关山间小盆地丘陵区,主山脉分两条,北段走向NEE,主要山峰有西井山(1464米)—十安岭(1516米)—老马岭(1596米)—南凹岭(1422米)—北庄岭(1337米),南段走向NE,主山峰有枕头脑(1730米)—二岭上(1719米)—马鞍山(1775米)—风子岭(1876米)—赵掌尖老(1856米)—高山寨(1705米)—童山(1589米),地形高差500~1400米,东陡西缓,面积约1800平方千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峰为风子岭1876米,东部多悬崖绝壁,关隘要道有平顺县风门口、井圪洞等,壶关县桥上、鹅屋一带地势险要,这里陡石恶山,绝壁千丈,唯有一路通往河南省,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势,最低点在壶关县桥上乡东川底村,海拔420米。

  老顶山 山脉走向NNE,山峰有代雨垴(1316米)—小龙脑(1378)—大岭脑(1288米)—大脑山(1284米)—二仙岭(1185米),东西宽3~8千米,南北长30千米,面积约18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100~300米,南缓北陡,其西为长治盆地平原区,东为壶关山间小盆地。

  太岳山脉

  太岳山脉位于市境西部,境内长约100千米,最高山峰2454米,南部山峰有方山、老雄山、五龙山等,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由北往南太岳山脉通过武乡县西部、沁县、沁源、屯留和长子县西部、南部,属构造剥蚀碎屑岩地貌,共分为6部分。

  武乡北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为NWW向,由西往东较高的山头有寿礼圪塔(1755米)—大疙瘩(1647米)—子金山(1765米)—火龙寨(1379米)—西岭(1175米)—二朗山(1246米),西部地区海拔平均在1300米左右,最高峰子金山176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之北为祁县和榆社县。区内山区宽1~15千米,东窄西宽,长33千米,面积约270平方千米。地形高差400~600米,分水岭西段为汾河水系(黄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岭。

  沁源北分水岭山脉 

由西往东山头有东须决(2405米)——天中山(1986米)——卧牛坪(1761米)——西坡(1850米)等山脉,其北为介休、平遥,西为灵石。境内群山环抱,起伏连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高差800~1400米,植被发育,油松密郁,树干粗大,蔽日连天。分水岭北为汾河水系,南为沁河水系,均属黄河流域。

  沁源西南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NW,较高的山头有染台山(2302米)——三眼窑(2142米)——南山(1856米)——东山(1477米)——神父岭(1363米)——卧羊凹(1399米),其西为安泽县,西北为霍县,另外境内有凤凰山(1527米)、马头山(1416米)等山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高差400~1000米。分水岭西为汾河水系,东为沁河水系,均属黄河流域。

  沁源、沁县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近南北向,较高的山梁有颉家山(1644米)——伏牛山(1601米)——圣佛岭(1363米)——蟠龙山(1349米)——明壑山(1464米)——宋家山(1481米)——大寺垴(1408米),山梁之西为沁源,坡度较陡,高差在500米以上,属中山区,山梁之东为沁县,坡度较缓,为低山丘陵区。该分水岭为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西为沁河水系,东为浊漳河水系。

  屯留、长子西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近南北向,较高的山梁有卧羊凹(1399米)——三不管岭(1336米)——毛孩岭(1565米)——安太山(1592米),其西为安泽县,东为屯留县和长子县。在屯留、长子县境内西部的山脉清凉山(1347米)——盘秀山(1574米)——毛孩岭(1565米)——顶顶山(1539米)——方山(1647米)——雨井山(1610米)之西为沁河水系(黄河流域),之东为漳河水系(海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高差400~700米,属中低山区。

  长子、长治县南部分水岭山脉 

山脉走向NWW向,较高的山脉有雨井山(1610米)——仙公山(1390米)——丹珠岭(1200米)——羊头山(1297米)——北山(1280米)——金泉山(1391米),山脉西部为沁河水系(黄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岭,南为沁水县,北为长子县,山势陡峻,峰峦叠嶂,地形高差600~800米,属中山区;山脉东部为丹河水系(黄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岭,南为高平市,北为长子县和长治县,山势低缓,地形高差200~400米,属低山丘陵区。

  丘 陵

  主要分布于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低山区和盆地及山间盆地之间的过渡带。丘陵区分碎屑岩丘陵区、碳酸盐岩丘陵区、黄土丘陵区三种。

  碎屑岩丘陵区

  主要位于武乡县西部及沁县、沁源、襄垣、长子、屯留、长治县一带。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二叠系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相对高差小于100米,地面标高多在1100米以下,坡底低缓,一般在10~25度,丘顶圆滑平缓,冲沟不深,沟谷开阔,主要为残丘,峁形山等,植被较发育。

  碳酸盐岩丘陵区

  主要位于武乡东部、黎城、壶关、平顺等地,相对高差小于100米,海拔高程一般低于1300米,岩性构成主要为奥陶系及寒武系石灰岩、泥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地貌多呈峁状或穹状山丘,坡度多在15~25度之间。碳酸盐岩地层坚硬植被不太发育。

  黄土丘陵区

  在区内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治盆地及沁县、黎城、壶关等山间盆地周边。岩性构成主要为第四系及第三系冲洪积、洪坡积红褐色、黄褐色粘土、粉质粘土夹砾石层,相对高差小于100米,地面标高小于1200米。黄土丘陵区冲沟发育,冲沟深5~45米不等,一般10~30米,坡度4~11°。由于冲沟发育程度不同,丘陵除具斜坡特征外,还有呈梁状丘陵、破碎塬状丘陵等。黄土冲沟在黄土丘陵区相当发育,冲沟多呈U形,少数呈V形,沟壁陡直,形态弯曲,冲沟宽度5~500米,一般200~300米,冲沟的排布形态有网格状、放射状、树枝状、平行状等。由于黄土丘陵区位于山区和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地面坡度较大,岩性松散,雨季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盆 地

  长治盆地

  长治盆地是区内最大的盆地平原区,地势较平坦,长治市城区地处长治盆地东部边缘,是长治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治盆地包括屯留、长子县东部,长治市城区、郊区,襄垣县、潞城市大部及长治县北部。长治盆地轴向呈NNE向,东西宽26~36千米,南北长约62千米,面积2000平方千米,海拔高度900~1000米,主要为浊漳冲洪成因类型,二级阶地,地表沉积新代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城区周围沉积厚度140~180米,最厚达224.8米。浊漳河二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25~35米。长治盆地地势南高北低。盆地东西边缘区较高,浊漳河主河床由南向北呈NNE向流经盆地中部。

  沁源山间盆地

  为沁河冲洪积形成的一、二级阶地组成,呈南北向狭长山间盆地,南北长13千米,东西宽1~2千米,地形北高南低,地面标高970~1020米,高差50米,沁源县城位于山间小盆地中部。

  沁县山间盆地

  由浊漳河冲洪积形成的一、二级阶地组成,呈狭长带状分布,根据地形可分二个山间盆地,西带北起漳源镇、南至册村乡,呈南北走向,长20千米,宽1.5~2.5千米,地面标高1 000~1 060米,北高南低;东带北起沁县城北,南至南池乡,沿浊漳河谷呈NNW走向,长约20千米,宽1~3千米,地面标高920~960米,高差40米。

  武乡山间盆地

  沿涅河河床呈NW、NNW向分布,北起故城镇信义,南至松村乡聂村,长约24千米,宽约0.7~3.0千米,故城、东梁候一带形较开阔,地形北高南低,地面标高940~1020米,高差40米。

  黎城山间盆地

  该山间盆地呈NEE向分布,西起石梁镇的西城,东至东阳关镇的长宁村,东西长约24千米,南北宽3~8千米,县城位于山间小盆地的中南部,地形东北高、西南底,地面标高680~900米,浊漳河呈NW向穿过山间盆地西南部边缘。

  壶关山间盆地

  该山间盆地呈NNE向分布,北起辛村,南止四家池,长约17千米,东西宽2~5千米,集店~辛村一带地形比较开阔、平坦,县城位于山间盆地中部偏南部位。地面标高1010米~1060米,高差50米,集店镇东长井村南石子河谷地面标高最低,山间盆地南北地形均向中部集店倾斜。

  河 谷

  区内河流多属海河流域浊漳河水系,沁源县和长子、屯留县西部小范围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浊漳河主河床分浊漳河北源、浊漳河西源、浊漳河南源,所形成的河谷地貌各有差异。

  浊漳河西源

  发源地为沁县漳源镇漳源庙,流经沁县、襄垣二县,全长80千米,主要支流有圪芦河,在襄垣县甘村东和浊漳河南源汇合。流域面积1690平方千米,河流穿过的地貌单元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及山间小盆地,所形成的地貌为河漫滩及一级阶地。河谷堆积物为卵砾石、砂类土、次生黄土及淤泥。河漫滩宽10~600米,下游甘村附近最宽。河床最北端漳源最大标高1050米,最南端甘村最低标高870米,高差180米。一级阶地分布于河流两岸,高出河床1~3米,地势较平坦,宽度100~1200米,甘村附近最宽,两岸阶地高度对称,地平水浅,宜于农作物生长。

  浊漳河南源

  发源于长子县西部的发鸠山,流经长治县、长治市郊区和潞城市店上,在襄垣甘村附近与西源汇合,全长104千米,主要支流有岚水河、绛河、淘清河等,流域面积3 522平方千米,在长子县岳阳、晋义河床标高1 000米,甘村标高870米,高差130米。由于河流穿过的地貌单元为长治盆地,地形较平坦,所形成河谷类型多呈复式断面和平坦型河谷,河漫滩宽度一般为10~600米,在漳泽水库下游至黄碾间最宽处达1 400米;一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1~3米,地势平坦,宽度为100~2 000米,两岸阶地发育较对称。

  浊漳河北源

  发源于晋中榆社县,流经武乡县境,在襄垣县小村南汇入主河道。主流长116千米,主要支流有云簇河、洪水河等,区内流域面积2 117平方千米。河流穿越地貌单元多为中低山区,所形成的河谷地貌形态呈U型谷及拓宽U型谷,在襄垣县西营镇以上河段,河流穿越碎屑岩地层形成的低山丘陵区,河道断面较宽阔,西营镇下游河段为坚硬碳酸盐岩地层组成的中山区,河道断面较狭窄。河流入境处-武乡县关河水库标高960米,襄垣 县小交村河底标高790米,高差170米左右。河漫滩宽度20~60米,一级阶地宽度50~1 200米,武乡县故县南最宽。

  浊漳河段

  浊漳河南、西、北三源汇合后,向东南经黎城县境,再折向东,流程90千米,流域面积2 708平方千米,于平顺县马塔村东南出省界。河流穿越坚硬的碳酸盐岩地层组成的中山区及黎城县山间盆地,形成的河谷地貌形态多呈U型谷及拓宽U型谷,在上遥~王曲段,经黎城山间盆地,河谷较宽阔,地貌形态呈拓宽U型谷及复式断面。在上游襄垣县小村河床标高为790米,下游平顺县马塔村河床标高为380米,高差410米,下游河段落差较大。河漫滩宽度30~400米,一级阶地宽100~1 200米,河流经黎城山间盆地段最宽。

  沁河段

  沁河发源于沁源县西北的二朗神沟河底泉,沿途汇入的河流有红河、赤石桥河、韩洪河、李元河、柏子河、法中河等支流,境内流程87千米,于大南川出境进入安泽县,主要穿越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地区,河道沉积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形成的河谷地貌形态呈U型谷及拓宽U型谷,在县城及郭道附近河谷较宽阔,呈拓宽U型谷及复式断面。沁河发源地二朗神沟地面标高1 500米,在河流出境处大南山标高940米,高差560米,上游落差较大。河漫滩宽度10~600米,一阶地宽50~1 000米,河流经过沁源山间盆地段最宽。

中共长治市委党史研究室(长治市地方志研究室)主办    联系电话:0355-2192528
晋ICP备2021010991号-1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65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