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干馍是贡品
李渊奋战老杨林
“沁县小吃三件宝,干馍拨面软米糕”,这三件小吃是当地人喜欢吃的传统食品。早在清朝顺治年间则闻名沁州、潞州、泽州、并州。干馍即烧饼的一种,是三件宝中的首位。无论馈赠亲友,还是长途跋涉,都是首选的佳品。这种风味小吃选料精,制作细。取上等白面粉,清水和成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揉至光滑有筋,搓成圆柱形长条,揪成面剂,摁成圆饼,再揪一小块面球蘸上椒盐、油汁,包入饼内,用走槌擀杖擀成圆饼形,放在鏊上烙至定形后,放人炉铛内烘烤成中间鼓起、呈黄白色时取出,即可食用。趁热用刀沿边处开二分之一的口,装入长子猪头肉或清真五香牛肉,或山西世龙上竟腊驴肉,味道更佳。干馍清白微黄,外脆里香,热吃脆香,冷吃干香,存放一至两个月,味质不变。干馍如此好吃,是本地就有,还是外地流传到沁县,因无文字记载,很难说清,但民间招传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传说,隋朝末年,杨广荒淫无道,听信谗言,将大臣李渊赶出长安,贬至晋阳(太原)。享渊前脚出长安,贼臣杨林后脚追杀,要将李渊全家斩尽杀绝。追至沁县时,李渊率领儿子和随从人员同杨林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杨林兵马围困在沁县月岭山上。山下徐村的徐茂公听说后,率领徐村的百姓前去助阵,击败了砀林。李渊奋战几日,兵困马乏,饿得晕头转向,徐茂公见此情况,急派百姓支锅做饭,可是锅、碗、灶具全、被打得粉碎,皆成瓦片。于是徐茂公让大家垒好炉灶,将和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制成小饼,贴在锅片上,放入灶中烤成干饼,送给李渊及士兵们充饥。李渊吃后感觉喷香、酥脆,便问徐茂公这叫什么饼子?徐茂公说,此饼无油无盐,是用小火干烤而成的,我看就叫“干馍”吧,故在沁县、武乡、沁源民间一带流传下来。清康熙三十五年,一品宰相刑部尚书吴碘的母亲进京看望他时,亲自做了很多干馍。吴阁老见母亲带的家乡特产,如获至宝,亲自送“干馍”到后宫让皇后、嫔妃们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