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坐北向南,一进院,前有戏楼,南北向中轴线长70米,占地2200平方米。中轴线主要有戏楼、南殿、正殿等建筑。
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建筑,面阔五间,开间明五暗四,进深八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整座建筑金代风格十分鲜明。
其余各殿经清代重修,仅保留少许金代风格。
纵观整座大云寺寺庙,建造雄宏,规模严谨,殿宇轩昂,结构严谨,设计精巧,保存较好。尤其该寺屹立于故城平川之上,更显雄伟奇特。据旧县志载,为武乡古八景中之“臬狼牧雨”(或称“故城都会”)。
大云寺是反映佛教的一座宗教建筑,创建年代久远,古碑文载为西汉至唐,原名严净寺。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为大云寺。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建筑,面阔五间,开间明五暗四,进深八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整座建筑金代风格十分鲜明。虽经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大修,仍然保持金代风格,十分难得。其余各殿经清代重修,也保留有少许金代风格。纵观整座大云寺寺庙,建造雄宏,规模严谨,殿宇轩昂,结构严谨,设计精巧,保存较好,是不可多得的古建佳作,是我国古代相当一段时期宗教、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