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地势西高东低,沿太岳山脉由西向东倾斜,呈三级阶梯状。西部发鸠山层林叠翠,巍然耸峙。中南部山形低缓,山川交错,丘陵相间。东北部地平水浅,野绿田方。境内山、川、滩、谷、岭、沟、坡等地貌形态俱全。
秦代立县 历史悠久
长子县,因尧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现存古迹有丹朱城、丹朱岭,又有熨斗台,相传为丹朱所筑。经夏、商直至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太史辛甲于此地,已基本形成一座规模可观的城池。故《战国策》载:“赵襄子出亡,问所之,左右曰‘长子城厚完。’”现东周古城址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战国初长子城属韩之“别都”并为上党郡郡治。《水经注》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治长子。”《汉书?地理志》云:“汉三年,韩信定魏地置上党郡,仍治长子。”又云:“后汉灵帝末年,董卓作乱,上党郡自是迁壶关。”由此可知,从战国至秦汉500多年中,长子一直是山西省上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7年7月,长子县被联合国评为中国“千年古县”。这块土地所孕育出的长子人民更是承袭着悠久的长子精神而奋力拼搏到今天。
长子县夏时属冀州,商时属黎国地。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为太史辛甲封邑。春秋时期,属晋。周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家分晋,为韩国潞州属县。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属赵地。秦朝时期,属上党郡,郡治置长子县城。汉袭秦制。三国时,为魏属县。晋时,仍属上党郡。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慕容永称帝于长子县,建立西燕,长子县为西燕都城,后遂为后燕地。南北朝时,划长子县西部与寄氏一部合并。建乐阳县于长子乐阳村(今岳阳村),同属上党郡。北齐至北周,统属壶关县地。隋开皇九年(589)置寄氏县于长子城,改为寄氏县。开皇十八年复为长子县,前后均属上党郡。
唐初先改潞为州,后又划全国为十道,以道辖州,长子县属潞州,归河东道。宋朝仍属潞州。元朝实行省制,省下设路,路下设州,长子县属晋宁路潞州管辖。明、清时,属冀南道潞安府和山西省潞安府。民国8年(1919)废府州设道,长子县属冀宁道,归山西省。民国14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民国27年属山西省第五专员公署。民国30年至民国34年,先后隶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三专署、太岳行署第二专署、太岳行政公署第一专署。1949年属长治专署。1958年8月,长子县、屯留县合并为屯长县,归晋东南专署管辖。同年11月,撤销屯长县,并入长治市,长子县为联社,直属长治市政府。1959年6月,又恢复屯长县。1961年屯长县分治,长子复为县,属晋东南专署管辖。1971年属晋东南行署。1985年7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长子县属长治市辖,县人民政府驻丹朱镇。
人杰地灵 英才辈出
远古时期,境域内就有尝百草、兴稼穑的神农,衔微木、填苍海的精卫,辟蛮荒、筑城池的丹朱,后来又有西汉忠臣鲍宣、东汉司隶校尉鲍永、南北朝杰出诗人鲍照、北魏功臣尧宣和著名学者李业兴、五代后蜀重臣韩保正、宋代名相王曙、元代名相宋子贞、明代荣禄大夫阮勤、清代著名书法家冯士翘等一大批贤士英才。
在近现代史上,更是英雄辈出。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的长子西汉村人陈华夫,来到家乡宣传共产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从此,革命的火种洒遍丹朱大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县人民配合共产党、八路军杀日军、打汉奸,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解放战争中,上党战役的主战场之一,就发生在城北的北高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子人民焕发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涌现出了杜胖冬等一批国家、省、市劳动模范。改革开放以来,长子人民建设家乡,发展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长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索广娥、孔德法等一批国家级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层出不穷。同时,一批名人走出长子,成就了一番事业。有出生于长子下霍村的山西省委原书记胡富国,以及远涉海洋、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留美博士杨秀生等。
胡富国
山川锦绣 古迹众多
境内名山名寺多、文物资源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总数891处,居长治市第一,仅金元时期的古建筑就有30多处,占全市70%以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33处、县级252处。博物馆有馆藏文物4293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件、二级文物79件、三级文物306件。
南陈乡的仙翁山树化石森林公园,距今2.5亿年,总面积25平方公里,以其分布集中、规模宏大、数量较多、自然独特而著称于世,是国内罕见、世界珍稀的文化瑰宝,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全国重点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发鸠山是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山峦之一,“精卫填海”的传说闻名遐迩。有老方山、灵应侯庙、无风台、九窑十八洞等20多个景点。发鸠山景观奇特,林茂峰险,游览者络绎不绝。《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小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县城西南部的精卫湖位于长子县浊漳河南源,发鸠山东麓,水域面积2700余亩,视野开阔,风景秀丽,环境优美,201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
法兴寺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01)。唐咸亨四年(673)高祖十三子郑惠王赐藏经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上元元年(674)改名“广德寺”,大历八年(773)又造燃灯石塔。宋元丰四年(1081)重建十二圆觉菩萨殿,并更名为“法兴寺”,元、明、清又屡有修葺。寺内的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和宋塑十二圆觉像被誉为法兴寺“三绝”。
崇庆寺位于县境东南的紫云山上,主要有崇庆寺、护国灵贶王庙、白松坡三个景点。传说山名系当年潞州别驾李隆基命名,后又于开元年间御笔亲书“紫岫晴云”。崇庆寺在山之最北处,寺内有北宋元丰二年(1079)塑的大力士及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像,被美术史学界誉为“宋塑之冠”、中华瑰宝。明初塑地藏菩萨与十王像,塑造技艺绝佳,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明湖位于县境西北部的岚河上游,即鲍家河水库一带。景区内人文与自然景观相影成趣、相得益彰,体现了天人合一、人水相谐。景区交通便利、生态良好、水域开阔、环境优美。资源组合效果显著,独特的自然风景与远古的爱情传说相结合,造就了一处美丽的爱情圣地。
长子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积淀深厚。素称"曲艺之乡",不仅曲种繁多,而且源远流长。曲种有:长子鼓书、长子道情、长子钢板书、长子莲花落、长子扇鼓、长子鼓儿词等。上党地方曲种近1/3出于长子县境内。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长子县有响铜乐器制作技艺、长子八音会、长子鼓书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精卫鸟传说、长子道情、长子炒饼、长子钢板书、长子道教音乐5项省级保护项目,有市级26项、县级126项。
长子八音会是以锣、鼓、镲、钹、唢呐、笛子、笙、胡琴等乐器为主,专门演奏上党民间器乐曲的一种乐队组成形式。这种民间器乐艺术形式萌芽于秦汉,脱胎于唐代乐舞和宋金队戏,兴盛于明清民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长子鼓书是土生土长的传统说唱艺术形式。流行于宋、元,清代只说不唱,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当地柳树道情、山东铁板书、河南板儿书,及地方干板秧歌等音乐唱腔,始创了木板书,后又逐渐形成发展为现在的长子鼓书。
长子炒饼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流传到晋、冀、鲁、豫各地,深受食客青睐。长子炒饼选料精细,制作细腻,操作流程要经过四十八道工序,成品具有色泽金黄爽口不腻、质地柔软的特点。吃时加醋、就蒜,满口生香,别有滋味,其口感柔软利口、清香不腻,不仅是上党人民喜爱吃的美食,也是外地人来长子必要品尝的地方风味。
剃头是长子人的专利,长子理发人基础功夫扎实,耍刀技术精湛。同时拥有独特的看家本领,打眼睛、刮耳朵、捶脖筋、推拿按摩……从清朝开始,长子剃头艺人就开始一副剃头挑子走遍天下,历经数百年,其精湛的技艺传承至今,享誉天下。“槐木扁担圪吱圪乍,八股麻绳一上一下,剃头担儿虽不大,担的皇上半朝銮驾。唤头喔儿喔儿,一把刀走遍天下,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满月圪娃,哪个头上不长头发,逮住总得圪刮圪刮……”
近年来,长子县成功举办了“中国传统雕塑传承与复兴学术论坛”“全国炎黄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荣获全国首批100名“千年古县”称号。长子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厚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称道。
城市建设 蒸蒸日上
从古至今,长子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百折不挠的精神,执着向前。2017年,长子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总量再攀新高。代表县域综合实力的七项主要指标圆满完成市下达任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145.2亿元、100.6亿元、2.8万元,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3亿元,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县域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经济大县地位更加稳固。
总投资20亿元的温氏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历经艰辛,扬帆起航,为长子县打造现代农业强县注入强劲动力;高河电厂退出停缓建目录,煤电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煤层气产业方兴未艾,气化长子稳步推进;远景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即将运行,朗晴10万千瓦风电指标已经核准,禾能生物质发电二期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
长子人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坚持“拆整建管”并举,全力推进“五道五治”,积极开展闲置凋敝宅基地整治盘活利用工作,被列为全省试点县份。坚决向环境违法行为“开刀”,全县“散乱污”企业彻底整治,10蒸吨以下经营性燃煤锅炉全部取缔;县城建成区和林区61个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燃煤旺火和露天烧烤首战告捷;“以气代煤”全面完成,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12天,综合污染指数位居全市第三。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新时期,长子人继续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继续发扬百折不挠的长子精神,执着向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苦干实干,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千年古县大美长子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