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工作动态

魏拯民将军在长白山区的光辉一战——记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大沙河战斗

2019-11-15 09:58 来源: 史志山西

魏拯民

  吉林省安图县位于长白山腹地,是一类革命老区,被誉为“长白山第一县”,是魏拯民将军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抗联二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魏拯民将军在安图先后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委、抗联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等职务。由他指挥的大沙河战斗,是东北抗联数百次战斗中唯一以“攻城打援”战术而载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战斗,同时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大沙河战役还被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纵横》杂志专题研究。

  魏拯民将军指挥的大沙河战斗,是在东北抗日斗争进入低潮的情况下,率领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发起的,历时2天,转战7地,战斗7次,占领大沙河等4个集团部落,伏击歼敌百余,连战连捷,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人民看到抗日部队的力量,宣示抗联奋战到底的决心,激发东南满抗战军民的斗志,牵制日本关东军主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英雄的部队

  1937年开始,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反动势力纠集重兵,对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流域进行残酷的“大讨伐”,三江流域的抗日斗争陷入低潮。

  1939年,日伪将“治安肃正”的重点转移到了东南满地区的伪间岛、通化、吉林三省,东南满抗联部队战斗频繁,和群众的联系逐渐被切断,抗联部队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安图县作为三省交界区域,是日伪“治安肃正”、频繁“讨伐”的地区之一。

  严酷的形势没有吓倒英雄的抗联将士,反而激起他们更加奋战的勇气。

  1939年7月,抗联第一路军第二军各部会师安图县两江口汉阳沟,魏拯民率领二军六师九团200余人,崔显率领二军四师二团200余人,陈翰章率领二军三师200余人,五军政治部主任陶净非率领五六十人,总兵力达700余人。

  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打破日伪“讨伐”的战略部署,史称“两江口汉阳沟会议”。

  会议决定将抗联第一路军第二军第四、五师改编成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陈翰章任指挥,侯国忠任副指挥,朴得范任参谋长,调整部署,实施分区作战,应对因抗联第一军参谋长安光勋、第一师师长程斌先后叛变所带来的严峻局面,彻底粉碎日伪军“讨伐”的战略目的。

  8月,魏拯民和陈翰章等经过审慎研究,决定率领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九团和第五军陶净非部共500余人,攻打安图县城,提振部队士气,宣示抗联坚持抗战的决心,鼓舞群众,解决军需。但是,行军途中,有人叛变投敌,攻城计划泄露,魏拯民决定放弃攻打安图县城(今松江镇)。

  九团团长马德全向魏拯民报告:“大沙河警察署只有2个日本人,几十名伪警察,腰团屯里有100多名屯垦部队。”马德全请求攻打大沙河,告诉魏拯民:“大沙河有九团派去的3个人,以开磨坊为掩护,进行侦查,联系到一个叫董福堂的警尉补做内应。”魏拯民决定攻打敌人力量较弱的大沙河(现永庆乡)”集团部落“。

现代戏《魏拯民》剧照

  英勇的战斗

  主要战斗部署是:以大沙河为中心,“攻城打援”。具体的作战部署是抗联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由陈翰章、侯国忠指挥,主攻大沙河;另一路由魏拯民指挥,埋伏在大沙河东北方的谢家店附近,等待伏击从明月沟方面的来援之敌。

  1939年8月23日凌晨,攻打大沙河的陈翰章部队隐蔽在城门外,等待抗联安插在伪警察署内的地下人员打开城门。但约定的时间过去很久,也不见城内发出信号。情况有了新变化,是偷袭还是强攻,指挥部人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第九团团长马德全反映,大沙河城内没有水井,日伪军每日早晨都要打开城门取水。陈翰章当即命令马德全组织手枪突击队,利用百姓出城挑水的机会,扮成百姓夺取城门。拂晓时分,一伪职员走出城,发现埋伏在庄稼地里的抗联部队,他边掉头往回跑边呼喊。抗联突击队当机立断,开枪将其击毙,并趁势发起冲锋,夺取城门,抗联战士迅速攻入城内。

  伪警察署内的敌人听到枪声,慌忙钻进炮楼,用机枪封锁住抗联部队前进的道路。突击部队遭到封锁后,迅速隐蔽到道路两侧的民房内。大沙河是日伪当局归村并屯所建的“集团部落”,称为“人圈”,老百姓住的都是秸秆抹泥的简易房,一家挨一家,中间只有一道秸秆抹泥的墙。突击部队用镐头及枪托,很容易就将家与家之间的墙壁捅开,依托老百姓的简易房作掩护,逐渐逼近了伪警察署。

  这时,马德全找到炮兵,要求立刻开炮。第一炮,打高了,紧急校正;第二炮,又高了,再次校正;第三炮,轰隆一声,敌人的炮楼被掀掉了半截。

  炸毁炮楼,给突击部队冲锋开辟了道路,突击部队趁机把手榴弹投向伪警察署,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彻底消灭了伪警察署里负隅顽抗的残敌。

  此战,抗联部队攻占了大沙河,击毙日伪警察3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20余支,获得一批急需的军用物资。

  自觉的担当

  大沙河攻城由奇袭转为攻坚,比预计时间超出了数小时,使部队面临被敌援兵攻击的危险,为掩护部队搬运战利品,在攻城战斗刚刚结束时,侯国忠就紧急率领第十三团的部分战士,跑步赶往大沙河南侧的杨木条子村附近,准备在杨木条子阻击来自县城娘娘库的增援之敌。

  当侯国忠率领战士们跑到距离大沙河1公里左右的南岗时,迎面与乘着3辆卡车前来增援的日伪军相遇。侯国忠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就地阻击。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侯国忠沉着指挥战士们应战,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战斗中,十三团贺团长、杨政委身先士卒,战斗在最前沿,鼓舞战士们奋勇杀敌。杨政委身负重伤,坚持指挥战斗,后在转移途中流尽最后一滴血。陈连长身中3枪,宁可丢掉性命也不肯丢掉机枪。两名战士受伤,仍然不下火线。

  大沙河城里伪警察署上空火光冲天,表明抗联已搬运完战利品撤走,侯国忠下令部队向爬犁沟撤退,自己带着警卫员和几名战士断后,刚撤出阵地不远,敌人的子弹击中侯国忠,当即壮烈殉国。

  当时部队匆忙转移,没有来得及收敛他的遗骸,是同情抗联的群众秘密安葬了他,至今也没有找到他的埋骨之处。

  侯国忠是第三方面军副指挥,他把最艰险的仓促阻击任务承担下来,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担当,是抗联将士冲锋在前、顾全大局的光荣典范。

  英雄的本色

  魏拯民指挥部队在柳树、通阳村休息,没有料到敌人援兵会深夜赶到。8月23日深夜,从明月沟方面前往大沙河增援的敌人,乘坐6辆汽车赶到了通阳屯。这时负责放哨的第十三团机枪班长许成淑发现敌情,感到部队面临着被偷袭的危险,她当即吩咐与自己一起站岗的战友赶回指挥部报告敌情,自己留下来拖住敌人。

  等敌人乘坐的卡车靠近后,许成淑架起机枪,一个人奋勇阻击敌人。突如其来的阻击,迫使敌人停止前进,就地还击。当敌人发现只有许成淑一个人时,恼羞成怒,一起向许成淑的阻击点发动攻击。许成淑先是大腿受伤,血流不止,随后又腹部中弹,但是,许成淑凭着对党的忠诚,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继续坚持战斗。

  许成淑带伤回到柳树村时,已不能行动,但是部队必须转移,只好把她暂时安置在一个同情抗联的老乡家里。几天之后,部队派人到老乡家里接她去密营养伤,才得知已被敌人杀害。

  原来,有个汉奸向敌人报告许成淑在柳树村藏身,敌人把她搜出来,押送到大甸子警察署,逼着她说出杨靖宇、魏拯民、陈翰章等抗联第一路军将领的秘密。敌人对身负重伤的许成淑施用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酷刑,折磨得她几次昏过去、又几次清醒过来。

  酷刑用尽,许成淑始终闭口不言、只字不吐。敌人让她的父亲许基亨从茶条沟赶到大甸子警察署劝降。许基亨是茶条沟伪自卫团团长,当他看着遍体鳞伤、血迹斑斑的女儿时落泪了,哀怜地说:“成淑啊,我的好女儿,归顺吧,归顺了你还有一条活命……”许成淑看了父亲一眼,说:“我们虽然是父女,也是敌人。我感谢你给了我生命。我虽死,死得光荣,你虽活,活得可耻。我是为祖国为民族而死,你是为自己贪生而活。”一天夜里,敌人在大甸子镇郊的荒野里秘密杀害了许成淑,活埋还是枪毙不得而知,至今没有找到她的遗骸。许成淑牺牲时年仅24岁。

  许成淑是生在安图县石门镇仲坪村的朝鲜族女战士,她违抗父命、参加抗战,和抗联朴连长结为夫妻,朴连长牺牲后,她继续战斗,空手夺取机枪,成为神枪手。将士们称她“女将军”。

  敌人见抗联部队已经转移,以为抗联躲进深山老林,便乘车去往安图县城。

  勇敢的抉择

  8月24日,在转战当中,魏拯民指挥部队抓住战机,袭击大酱缸日伪“集团部落”,使部队在大酱缸隐蔽待机。

  魏拯民分析敌情认为,敌人以为抗联已撤走,会放松警惕,而部队在谢家店附近设伏的战斗部署可以不变,因为敌人到了安图县城还要返回明月沟,战机可以把握。

  魏拯民率部重新在谢家店附近设伏,准备聚歼返回明月沟的敌人,伏击地点选择了一处上坡拐弯路段,敌人汽车到这里必须减速。道路西侧是密林,东侧是沼泽地,部队埋伏前在公路上悄悄挖好陷坑,敌人的第一辆汽车速度减慢、必然掉进陷坑,后面的汽车就会被挡住,倒退也办不到。

  抗联伏击部队最前面的第一排是离公路10余米的步兵阵地,第二排是由30多挺机枪组成的机枪阵地,第三排是炮兵阵地。

  午后1点多钟,远方传来汽车马达声。魏拯民拿起望远镜凭高远眺,注视着敌人的动静。草丛里,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公路。

  一会儿,第一辆汽车进入埋伏圈。驾驶楼上架着一挺轻机枪,车上坐满头戴钢盔的日本兵。快要驶出埋伏圈时,第一辆车猛地栽进烂泥坑里。鬼子们不知是计,纷纷跳下来推车。前面的汽车停下来,后面的7辆汽车纷纷开到跟前等候,8辆汽车停在公路上。

  时机已到,魏拯民立即命令机枪手射击,复仇的子弹顿时飞向了敌群。狂妄的日本兵以为抗联被杀光了,做梦也没想到会遭到抗联的伏击,被突如其来的机枪子弹打得晕头转向。枪声就是命令,抗联战士手中的30多挺机枪和几百支步枪,一齐喷射出愤怒的烈焰……

  此战,烧毁敌人汽车7辆,除6名敌士兵乘最后一辆汽车倒车逃跑外,2名汽车司机被俘,宫本队长以下百余名敌士兵悉数被歼,缴获机枪2挺、步枪70余支,谢家店伏击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在东北抗日联军14年奋战中,大小战斗无数,据日伪资料记载:仅在1939年6月至12月,第一路军就与日伪军作战276次,平均每天与敌交战1次以上,战斗之频繁、生活之艰苦、牺牲之惨烈为世界战争史所罕见。这些战斗,是抗联将士凭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英勇进行的。

  魏拯民将军指挥的大沙河战斗,是“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典范,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为扭转抗日不利局面,敢于暴露实力,主动利用“攻城打援”打击日军,借助有利地形进行伏击,担当起东满抗日斗争主力军的任务。侯国忠等人为争取时间转移战利品、掩护部队安全撤离,在战斗位置不利的情况下英勇阻敌,壮烈牺牲;许成淑为掩护部队撤离,孤胆阻击,被俘牺牲。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抗联将士“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参加大沙河战斗的主要抗日将领先后牺牲,魏拯民病逝密营、陈翰章血战到底,他们用生命的代价赢得全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大沙河战斗永垂史册,抗联的枪声永不消逝。

中共长治市委党史研究室(长治市地方志研究室)主办    联系电话:0355-2192528
晋ICP备2021010991号-1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65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